MySQL8.0 DDL原子性特性及实现原理

1. DDL原子性概述

8.0之前并没有统一的数据字典dd,server层和引擎层各有一套元数据,sever层的元数据包括(.frm,.opt,.par,.trg等),用于存储表定义,分区表定义,触发器定义等信息;innodb层也有自己一套元数据,包括表信息,索引信息等,这两套元数据并没有机制保证一致性,这就导致了在异常情况下可能存在元数据不一致问题,一种典型场景下,删表操作,sever层的frm已经成功删除了,但引擎层数据字典并没有更新,导致再建重名表失败的问题。同样的,比如drop table t1,t2;可能出现只删除了t1,而t2仍然存在等问题。

8.0的一个重要工作是将数据字典统一,独立了DD(数据字典)模块,废弃了server层的元数据,将innodb的元数据抽象出一条DD接口供server层和innnodb层公用。在DD的基础上,引入了DDL的原子性特性,确保DDL操作要么全做,要么全不做的能力。实现这一套逻辑的关键点在于将ddl涉及到的修改,包括dd数据字典修改,引擎层的修改(创建文件,初始化tablespace,创建btree等)和写binlog作为一个“事务”,利用事务的原子性特点来保证ddl操作的原子性。

2.DDL原子性实现原理

实现原子性的关键在于确保dd数据字典修改,引擎层的修改和写binlog是一个事务。mysql已有的XA事务机制能有效保证DML事务和binlog的一致性。而ddl数据字典也是通过innodb引擎存储,因此做到dd数据字典修改和binlog一致是容易的;那么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,dd数据字典和引擎层修改的一致性,引擎层的修改并不都是记redo的,比如创建文件,rename文件名,或者清理cache等,无法简单地通过XA机制解决问题,因此8.0还引入了一套DDL_LOG机制。具体而言,就是将不记redo的一些操作,通过记日志的方式写入到ddl_log表中,而这个表是innodb引擎表,通过保证ddl_log数据与dd数据字典修改达成一致,而最终解决dd数据字典修改,引擎层的修改和写binlog一致性问题。

3.DD引入前后对比

MySQL8.0 DDL原子性特性及实现原理

 

MySQL8.0 DDL原子性特性及实现原理

 

4.DDL操作实现逻辑

引入ddl_log表后,ddl操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些变化,主要有两点,一点是在执行ddl的过程中,会记录ddl操作到ddl_log表中;另一点是新增了一个post_ddl阶段,ddl事务提交后,做一些ddl的收尾动作,比如drop-table,真正的删除物理文件是在post-ddl阶段做的。post-ddl做的事情主要就是,读取ddl-log内容,进行回放执行。ddl操作类型如下:

enum class Log_Type : uint32_t { /** Smallest log type */ SMALLEST_LOG = 1, /** Drop an index tree */ FREE_TREE_LOG = 1, /** Delete a file */ DELETE_SPACE_LOG, /** Rename a file */ RENAME_SPACE_LOG, /** Drop the entry in innodb_dynamic_metadata */ DROP_LOG, /** Rename table in dict cache. */ RENAME_TABLE_LOG, /** Remove a table from dict cache */ REMOVE_CACHE_LOG, /** Alter Encrypt a tablespace */ ALTER_ENCRYPT_TABLESPACE_LOG, /** Biggest log type */ BIGGEST_LOG = ALTER_ENCRYPT_TABLESPACE_LOG };

通过innodb_print_ddl_logs开关,可以看到ddl过程中写入到innodb_ddl_log表中的内容。下面会以几个典型的ddl操作产生的ddl_log来说明如何保证ddl的原子性。

4.1 create table

语句:create table dd_tt(id int primary key, c1 int); 

[InnoDB] DDL log insert : [DDL record: DELETE SPACE, id=352, thread_id=23, space_id=71, old_file_path=./Mysql/dd_tt.ibd] [InnoDB] DDL log delete : 352 [InnoDB] DDL log insert : [DDL record: REMOVE CACHE, id=353, thread_id=23, table_id=1128, new_file_path=MYSQL/dd_tt] [InnoDB] DDL log delete : 353 [InnoDB] DDL log insert : [DDL record: FREE, id=354, thread_id=23, space_id=71, index_id=231, page_no=4] [InnoDB] DDL log delete : 354 [InnoDB] DDL log post ddl : begin for thread id : 23 [InnoDB] DDL log post ddl : end for thread id : 23

说明:

1.所有insert操作都是一个单独的事务,对应的逆向delete操作是整个ddl事务的一部分。

2.insert操作记录的是文件操作的逆向操作,比如建table_space,逆向操作就是delete_space_log。

3.如果ddl事务最终成功,那么所有逆向delete操作也最终生效,ddl_log日志被正常清理;如果ddl事务执行过程中失败(比如实例crash),那么delete操作回滚,ddl_log表中残留3条insert_log,recover时,replay这些ddl_log,即可以清理ddl过程中产生的垃圾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