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几何时,我天真地认为,游戏可以陪我一辈子,它可以持续带给我快乐!实际上在30岁之前,确实是这样的。以至于想当年有异性向我表达好感时,我的第一反应是竟然是赶紧远离她,因为我害怕她耽误我玩游戏!这真的是凭实力单身啊!但是慢慢的,我发现玩游戏没有以前那样香了,有些索然无味的感觉,是游戏不好玩了吗?
好游戏还是有的,但是整体制作风格确实在呈现快餐化、欧美化的趋势,对于老玩家来说,真的感觉被抛弃了。现在的70后和80后玩家,基本上是受日式游戏的影响较深,尤其是日式角色扮演类、战棋类、模拟策略类、动作冒险类等游戏最为明显。这些游戏注重游戏性和策略性,需要玩家多动脑、有耐性和策略性,也由于当时的机能和技术受限,除去街机游戏,大多数游戏都是玩家在不断地挑战自己而已。
而欧美玩家压根就不是这样玩游戏的。他们的性格中,对于冲突、对抗、竞技、个性释放、紧张刺激的元素更加青睐,与亚洲玩家的风格完全背道而驰。欧美市场受欢迎的游戏类型是体育竞技类、射击类、赛车类、动作类、格斗类等,RPG类型少之又少,即便是近些年开始火起来的诸如:巫师系列、上古卷轴系列,也是高自由度、开放式、多分支、多结局的风格,更加符合欧美玩家的喜好。
上古卷轴
游戏市场从来都是迎合年轻人的。他们对游戏的热情更高,投入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也更多。从90后玩家成为游戏市场的主力军开始,风向就变了。由于90后的性格更加趋向于欧美玩家,日式游戏的受众群越来越少,越来越挑剔,慢慢地,游戏制作公司开始向这些玩家去迎合,即便是角色扮演类游戏,也开始流行沙盒化风格,以前那种单一剧情路线+踩地雷模式,已经看不到了。如果你觉得游戏不好玩了,那只能说明你老了。
踩地雷遇敌模式
游戏性提高的难度很大,游戏制作成本越来越高,大的制作公司面临的经济压力与风险就会更高,原创大作的高投入和高风险就显现出来,很多公司为了能够活下去,只能选择炒冷饭。像是业内最出名的Capcom,抱着生化危机这个大IP,时不时就给你来个什么移植版、高清重制版、复刻版啥的,让你吃起来就停不下。我心目中的神作《生化危机4》,就不知道推出了多少个版本!虽然还有任天堂在坚持以游戏性作为核心来制作游戏,也推出了《塞尔达传说:荒野之息》这样的经典之作,但是游戏市场的整体趋势是高清画质外加高同质化的内容,不管你用什么方法,活下去才是游戏公司高层考虑的第一目标。
让游戏形同鸡肋的,不只是游戏,我们也在发生着变化。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,我们对游戏的品味越来越高了。即便是再美味的食物,天天吃也会受不了,只能多尝试一些新的美食,才能持续刺激你的味蕾。但是游戏要做到这样还是很难的,电子游戏历经几十年的发展,那么多游戏制作人呕心沥血的创作,不是你想创新就能成功的。就好像郭德纲的相声,刚开始那几年,我能乐得前仰后合,慢慢地发现,老郭的相声技巧就是那么多,段子也越来越有规律可循,也就很难逗我乐了。既然不好蒙你了,那你也就应该知趣地散了。
玩游戏是一个娱乐行为,是用来放松的、消磨时间的,如果你背着沉重的包袱和压力时,这游戏玩得也就没劲了。30岁,成家立业的年纪,每一个人都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,老婆孩子热炕头,哪一个不需要你来照顾,闲暇之余坐下来玩一会儿游戏,也没有那个闲情雅致,味同嚼蜡,索然无味,就跟当年曹操坐在中军大营里吃鸡肋一样,食之无趣弃之有味。我也曾经干过抱着孩子玩《足球经理》、把老婆孩子哄着了自己熬夜刷副本的事,但是当你慢慢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后,也就不敢这么干了。
玩游戏也是个体力活。什么?你不信?那说明你还年轻!我以前坐在电脑前可以一坐坐一天,困了就睡会儿,起来接着玩。下夜班也可以一天不睡觉,关了电脑继续上夜班,或者下了夜班直接去网吧,一直玩到晚上,吃顿饭休息一会儿,然后接着去包夜!俗话说,好汉不提当年勇!以前顶风可以尿三米,现在顺风也可以尿鞋上。偶尔闲来无事,坐在电脑前玩一会儿,不出半个小时,就感觉腰酸背痛手抽筋,上眼皮沉的抬不起来,只能关机睡觉了。我经常跟我老婆说,我的身体有三个状态,上班是第一状态,下班打卡之后就转为第二状态,到家转为第三状态,直接报废!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